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根本上回答了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為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而教育評價是教育的關鍵環節。在我國,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和現實國情制約,應試教育還有相當廣泛的市場,反映現代教育方向和趨勢的素質教育得不到全面貫徹實施。要改變這一形勢,就需要從指揮棒入手,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需要教育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了多項改革,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建立并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中高考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有序推進。為破解“唯分數論”“唯升學論”,教育評價應進一步體現綜合性、多元性、發展性、激勵性等特征,關注教育對象的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興趣特長養成等方面。
建立科學、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需要教育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提升。當前在科研領域,精簡人才“帽子”的改革正有序推進。這一方向同樣適用于高校人才培養。為破解“唯文憑論”“唯論文論”“唯帽子論”,教育評價標準要從單一向多樣轉型,評價主體應更加多元,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應更加豐富,在關注教育對象學習能力的同時,關注他們的素質養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升。
在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教育事業已由推進教育普及向提升人的素質邁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
凡益之道,與時諧行。新的時代,賦予中國教育新的使命。只有堅持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讓“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