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18〕第51期
山東大學把扎根齊魯大地、服務山東發展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戰略導向,圍繞區域決策咨詢、產業提質升級等,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為服務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凝聚共識,牢固樹立服務理念。將“服務山東”作為指導學校未來發展的重要取向,推動全校上下形成“服務山東戰略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發展就是服務國家發展,扎根齊魯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共識,為扎實開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奠定思想基礎。以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海洋強省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為核心內容,明確服務山東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服務路徑、工作保障。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山大特色”,出臺《山東大學服務山東行動方案》《關于進一步推進服務山東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劃服務“智造山東、經濟山東、健康山東、文化山東、海洋山東、教育山東”的六條路徑,明確服務山東工作的五大原則、九大機制、十大計劃,為山東發展提供個性化、精準化、訂單式服務。成立服務山東辦公室,統籌各項服務工作,加強與省政府、各地市、各企業等協調互動合作。發揮學校思想庫、科技庫、人才庫作用,打造山東發展研究院、縣域發展研究院等新型智庫,積極對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前瞻性問題進行戰略研究、政策研究、發展環境研究。
立德樹人,培養急需優質人才。聚焦山東人才需求,實施《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8年申請撤銷4個本科專業,新增設6個新工科專業和1個國際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加強跨學科交叉復合人才培養,深化科教、產教、醫教協同育人,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增加研究生招生規模,2018年共招收碩士研究生6749名,博士研究生1146名,濟南校本部、青島校區研究生招生體量首次超過本科生。積極發揮橋頭堡作用,依托蘇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為山東省各縣區開展項目牽線搭橋。面向省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員工積極開展繼續教育、“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培訓等,提升干部隊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目前已舉辦培訓班131期,培訓學員1.1萬余人次。
項目轉化,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管理辦法》,積極推動科技政策實施,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2018年簽訂成果轉化合同30余項,合同額近1億元,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氧化鋯項目、氮化鎵項目、“自倍頻全固態黃光激光器”項目、“碳化硅單晶重大項目”等陸續在省內轉化落地。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魯抗醫藥就共建聯合研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達成一致意見。依托巖土、交通學科優勢,全面參與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濟南穿黃隧道、濱萊高速、濟青高速鐵路、魯南高速鐵路等多項重大工程,成功將自主研發的預報裝備搭載國內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彩云號”上,服務高黎貢山隧道等重難點工程。與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共同成立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加速高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引領行業創新、產業創新。
校地聯手,構建產教融合生態。聚焦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大產業”,加強與省旅游發展委、衛生健康委、經信委等部門聯系互動,推動精品旅游產業專家智庫、醫養健康產業智庫、新材料行業協會落戶學校。依托一校三地辦學優勢,積極推進與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三個核心區域——濟南、青島、煙臺的合作,不斷強化與濟寧、濰坊、淄博等地市以及東平、滕州、新泰等縣市的溝通,以共建專業研究院、產業研究院等形式加強校地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積極與省內龍頭企業對接合作,不斷深化與部分企業和重點單位的全方位合作,爭取重點項目突破、重大額度資金支持,推動建立更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持續推進實施人員交流、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實質性合作事宜。聯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軍事科學院等院校,共同服務山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