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
家長們會不會真正心甘情愿把孩子送進職業院校?
一個國家和地區如果職業教育式微,又會呈現怎樣一種局面?
一連串的問題源于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這樣的職教定位,預示著我國將迎來大力培育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時代。也可以理解為,年輕人走職業院校的成才之路,不僅前景美好,更是無比光榮的事情。
有統計,去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4.7%。除了游山玩水,購物更是國人境外游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外的東西真的比國內的好?說白了,許多國人主要是欣賞洋貨的做工精致和以人為本。這其中就必然包含了技術型、技能型人才所發揮出的重要作用。
現在,從上海到全國,都十分重視對老字號商家的保護。為什么?還不就是老字號提供的商品,其品質中所蘊含的技術價值是獨特的和歷久彌新的嗎?而這樣的技術價值正是來自于一代代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堅貞傳承。
購物只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著眼于中國要迎頭趕上世界制造強國這個大目標,就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
只有當“工匠精神”融入生產、設計、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制造才能立足世界。在此,職業院校無疑擔負著培育職業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重任。
由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培養和造就技術型、技能型人才方面亮點頗多。
《方案》從七個方面提出了20條措施,要求下大力氣抓好職業教育,經過5至10年左右時間,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1、鼓勵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各大國有企業大多辦有自己的技工學校,成為企業技術型工人的搖籃。
此后,在經歷了技工學校的幾乎“全軍覆沒”后,現在國家又提出,到2022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較大提升,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優秀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推動建設3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發揮企業的辦學主體作用,意味著入學等于入職。“前廠后校”模式,更意味著產教的高度融合和技術型人才的“企業定制”。
2、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
以往,家長普遍不愿把孩子送進職業院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文憑的含金量。現在,《方案》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
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在打通了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后,也就架起了年輕人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的“立交橋”。
很可能出現的局面是,高中畢業生與其“死磕”所謂的研究型大學,畢業了還要為就業煩惱,還不如直接進入職業型本科來得實惠,不僅工作出路有保障,而且還極可能因為一技之長而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
3、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現實地位較低。在人們意識里,“初中-高中-大學”才是標準的成才路徑。職業院校似乎成了學習成績不理想者的“集聚地”。有專家分析說,職業教育在我國是被作為一個教育層次來看待的,它低于普通教育。
而在國外,職業教育是一個類型,它與普通教育是平等、平級發展且互相流通的。如果不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即使投入很大力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也可能會導致學生不愿意選擇職業教育,無法實現整個高等學校辦學的轉型。
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職業院校約1.23萬所,年招生數超過900萬人,共開設了近千個專業和近10萬個專業點。
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臺,萬企千校通過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產教融合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達到“培養學生、助力教師、幫助高校、支持企業、服務社會”之目的。目前已聚集全國2380多所高校、36500多家企業,注冊會員突破200萬,年培養崗位人才10萬。自2014年平臺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幫助企業尋找人才,幫助大學生提高崗位技能和就業,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并逐漸成長為業界口碑較好的校企合作平臺。平臺倡導培養應用型人才,讓社會參與教育,教育服務社會。已具備幫助高校改革、助力企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讓更多的企業支持高等教育,讓高校資源更好地為產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