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職院校無法向產業、行業及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術工人,最終損害的還是自身的品牌和聲譽。
10月19日下午,記者從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獲悉,5名未帶紙質教案的上課教師按“一般教學事故”進行公開處理。繼狠抓學風、一次性清退22名補考不合格學生后,對教師授課的嚴格考核新聞又一次在湖南教育界刷屏。(《中國青年報》10月29日)
前一段時間,剛剛爆出“華中科技大學將學習成績不達要求的本科生轉為專科”的新聞。與此類似,湖南的高職學校也開始向混學者、混教者“出手”了。在一些人眼中,高職似乎要比本科更加好“混”,不僅學制時間短,而且對學習的要求也較低;有的學校甚至沒等到畢業季,就早早地把學生“攆”出學校,好一點的學生,還能找個單位實習,或許還有一些收獲,差一點的學生則在外面逛蕩一年,然后隨便找個單位蓋章,最后領上畢業證便萬事大吉,真成了“一手交錢一手發文憑”。如此培養學生,如此高職教育,既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對高職院校自身品牌和聲名的損害。
眾所周知,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與產業、行業及企業的關系相當密切,其培養學生的目標,是以能用為度,以實用為本,除了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之外,更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技術,側重實際應用和實務知識的學習,尤其是職業技能的訓練。而且,為了實現高職院校的專業與產業、行業及企業無縫對接,近些年,許多高職院校都在不斷探索實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也就是說,這些經過職業訓練的畢業生,大都走向各個工業領域的產業一線,應當是每個行業的行家里手,也應當是所在領域產品質量的守護神。
這正如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蘇立所說:“(學校)就像一個現代化工廠,學生比作采購來的原材料,出去的是不是合格產品,關鍵在于中間環節的產品加工。加工的質量如何,學生(產品)質量就會如何!”可以想見,當高職文憑可以輕松混到的時候,直接影響的是畢業生質量以及未來技術工人的素質,進而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的聲譽。而當高職院校無法向產業、行業及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術工人,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將大大減弱。
因此,高職嚴懲混學、混教者是一場重要的品牌保衛戰。這既是對產業品牌的保護,也是對院校品牌和聲名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