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陸續公布的政協提案中,“產教融合”議題備受矚目,兩會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
全國人大代表于旭波: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于旭波代表說,企業站在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前沿,要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支持制造業轉制院所、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高端人才培養,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于旭波代表表示,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高端人才培養優勢明顯,既能有效解決產教脫節問題,培養更貼近企業、行業、產業需求的人才,又能系統提升重點行業領域科技人才的基礎理論水平和科研創新實踐能力,還能倒逼企業加強科研能力建設,在提升自身學術水平和研究實力的同時,為國家輸送更多卓越工程師,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構建一流大學創新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校是重要力量,要著力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深化改革,一體推進。”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代表說,要把構建一流大學創新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實現向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的新跨越。
金力代表說,高校要大力培養創新者,加快走融合創新之路。要發揮高校基礎學科優勢,與頭部企業合作辦新工科,協同攻關、合力育人,增強引領產業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他建議,支持高校構建長周期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把產教融合納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高校與企業協同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委員: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當前,基礎研究對于搶占未來新興產業制高點、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用日益凸顯,新技術、新業態的催生越來越依賴于基礎研究的重大原創成果。
建議相關部門組建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基礎科學中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其中,打造創新聯合體;完善杰出科學家支持政策,統籌人才、項目兩種支持模式,既產出科研成果,也造就一批一流的戰略科學家和優秀青年科學家團隊。此外,還應著力破除“五唯”,加強制度設計,完善人、財、物等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構建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
卓越工程人才是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資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表示,當前,高校、政府、企業協同培養工程人才已經成為廣泛共識,但是尚未建立起各方協同培養工程人才的生態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有利于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的合力。
為此,錢鋒建議,一是構建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在專業能力方面,著重加強學生專業領域基礎知識、前沿科技、實驗設計和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在數字化技能方面,制定面向我國所有工科生的數字化技能通用要求,強化工科生數字化技能培養;在通識能力培養方面,著重加強工程經濟、工程倫理、國際化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系統和全局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二是創新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理論教學改革,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塑基層教學組織體系,加快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實驗教學改革,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通過創造性實驗,提升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建設類企業環境的仿真平臺、工程訓練中心,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三是打造政產學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生態。出臺更為有效的舉措,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高校人才培養。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 馬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給我的一個深切感受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國家戰略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高校要在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中,真正做到“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展現出高等教育應有的擔當。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陣地,要在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善作善成。
一是高校要加強黨對戰略人才的領導。高校承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重要科技使命,高校黨組織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搭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干事創業的平臺,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保駕護航”,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核心技術人才。
二是高校要重視形成戰略人才團隊的拳頭效應。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緊跟國家需要,主動聯合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形成人才合力,在涉及多學科發展的前沿領域、新興領域,組建一批跨學科、交叉融合的科學研究創新團隊,形成戰略人才團隊的拳頭效應,集中力量解決科學技術難題。
三是高校要充分激發戰略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爭奪戰略人才是國際人才競爭的重要方面,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要求我國高校通過改革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戰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高校要在戰略人才的管理和服務中,堅決破除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流動、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優化學術生態,為戰略人才松綁,激發戰略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使戰略人才全身心投入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全身心投入到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