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圍繞新工科建設“天大行動六問”,問產業需求建專業、問技術發展改內容、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學校主體推改革、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問國際前沿立標準,積極布局施策,全方位推進新工科建設。
推動形成“返本開新”的新工科理念。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在“卓越工程師計劃”長期實踐的基礎上,成立新工科教育中心,統籌推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制定包括心身素質、品德素質、能力、知識四維度28要素的“未來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標準”,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
打造“因時而新”的新工科專業結構。實施專業建設“雙十”工程,重點建設10個新興工科專業,改造升級10個傳統工科專業,帶動全校專業重構、內容重塑、水平提升。堅持增量優化,積極布局“新的工科專業”。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設置全國第一個智能醫學工程本科專業,籌劃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專業,建立變革性化學與未來技術研究院、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等,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堅持存量調整,把握好“工科的新要求”。推動傳統工科專業更新改造,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升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著力培養學生智能設計、智能建造、智能操作能力。以“工程科學實驗班”為載體,打通機械、光學、信息、計算機等學科專業,培養兼具工程制造和科學發現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實現學校專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構建“融合創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動產教融合、共建共享、國際合作,實現育人要素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建立產教深度融合機制,與40余家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新工科實驗班、師資培訓基地、人工智能平臺。建設多主體共建共管學院,與天津市共建人工智能學院,服務“天津智港”建設。建立國際化培養機制,與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國高校通過共建國際工程師學院,聯合開設智能建筑、計算機、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構建了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倡議成立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共同迎接和面對新工業革命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邁入“改革催新”的人才培養新階段。把新工科建設作為學校綜合改革的“催化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發力,系統推進大學組織模式、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機制、教師評價激勵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將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程教育全過程,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一流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創造新工科教育的中國經驗,讓中國的新工科教育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