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省余姚市人社局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部署,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高技能人才引育為重點,堅持規劃引領,創新培養模式,實現精準對接,加快培養符合余姚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隊伍,為建設現代化創新型生態城市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技能人才 1.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570人,涌現了羅明浩、翁旭軍、王得勝等高技能人才,獲得“浙江工匠”、“港城工匠”、“寧波市優秀高技能人才”等稱號,形成了一批優秀技術工人團隊。
堅持“規劃引領”,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深入實施技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抓好頂層設計,完善激勵機制,弘揚工匠精神,為技能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一是抓好“頂層設計”。圍繞余姚市新興產業和重點支柱產業,將實施“藍領人才”開發行動計劃列入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人才發展新政策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同時出臺《關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服務余姚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每年新增1.3萬技能人才的目標,制定十項具體舉措。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出臺《余姚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實施細則》,將個人、企業、公共實訓中心納入到補貼范圍,激發三方培訓積極性,同時增加企業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補貼等項目,鼓勵企業開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申報職業技能培訓補貼863人,發放補貼99.3萬元。三是弘揚“工匠精神”。組織開展余姚市“姚城工匠”、“首席工人”、“技術能手”評選活動,并通過余姚日報等媒介,對涌現出的愛崗敬業、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進行重點宣傳,強化典型示范作用,激發高技能人才創新動力。精心組織2018年度系列技能競賽活動, 目前已開展寧波二類競賽中式烹調師比賽和育嬰員比賽,共有100余人參加比賽,選拔出優秀選手12名。
創新“培養模式”,提升技能人才數量質量。不斷健全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改變傳統粗放型的培訓方式,開啟“企業培養、以師帶徒、公共實訓”三大培養模式,培育出適應余姚制造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的特色新工匠群體。一是啟動企業培養模式,突出“大熔爐”育才功能。以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形式,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職工培訓制度,開展崗位和技能提升培訓等多層次、多樣化培訓,截至目前,已發放企業崗位和技能培訓補貼106萬元。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從生產服務一線發現拔尖技能人才,并結合企業生產服務實際自主設置評價標準、組織考核鑒定,今年新建浙江五谷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自主評價示范基地,累計達到53 家,已有江豐電子等單位完成自主評價583人。二是啟動以師帶徒模式,發揮“領頭雁”引領作用。出臺《余姚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管理辦法》,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技術攻關、工藝創新和帶徒傳承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技能大師工作室6家,其中寧波級工作室4家。今年5月舉辦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師帶徒”簽約儀式,已有5位技能大師與徒弟完成簽約。三是啟動公共實訓模式,滿足“多層次”培養需求。“線上”實施“互聯網+”遠程技能人才培訓項目,目前“技能培訓掌上課堂”已在余姚人社“微服務”平臺上線,推出維修電工、西式面點師等 7 個課程,實現了優質培訓資源的共享;“線下”打造示范性、引領性公共實訓基地,引導人才培養,補充培訓資源。重點以建設余姚技師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訓學院、產教研融合培訓基地為抓手,完善培訓服務體系,搭建多樣化的技能人才孵化平臺,目前已建成模具等產教研融合培訓基地2家。
實現“精準對接”,服務余姚企業轉型升級。緊緊圍繞余姚市企業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要求,通過調查企業需求、引進緊缺人才、推動校企合作,實現技能人才與產業方向精準對接。一是產業對接。建立每季度企業用工需求信息發布制度,及時掌握技能人才市場需求變化。對招工不足的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業務指導和相關服務,并及時調整技能培訓方向,切實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已累計發布需求信息5萬余條。二是人才對接。打造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通過市場化運作高效引進緊缺急需技能人才。今年以來,結合余姚市企業當前用工現狀及歷年招聘情況,分時段、分類型組織用人單位赴杭州、寧波等地開展專場招聘活動,目前已組織150余家次企業外出招聘,推出崗位1000余個,洽談人數達2500人次。同時有針對性地走訪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職技院校,為用人單位開拓長期的人才輸送渠道。三是校企對接。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校企對接模式,為用工單位批量輸出急需的成型人才,實現企業需求與技能人才培養之間的無縫對接。通過甬優橋(UJob)大學生實習平臺,為優選學校和優秀企業開展訂單培養、項目合作搭建橋梁,現已有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75家優秀企事業單位入駐。同時開展校企共建、實踐基地評選等活動,今年新建舜宇集團有限公司等20家校企共建基地,下步還將評選10家以上就業實踐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