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制在我國歷史悠久,師傅帶徒弟的工匠技術傳承方式一直是我國技術工人培養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技能勞動者總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將有利于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2020年底培訓50萬新學徒
日前,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目標是從今年起到2020年底,力爭培訓50萬以上企業新型學徒(以下簡稱“學徒”)。2021年起,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
新型學徒制在傳統的企業師傅帶徒這一模式基礎上,引入了職業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協同開展培訓,并由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是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創新舉措,具有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表示,在總結我國歷史經驗、最新實踐探索和國外先進經驗基礎上,在各類企業普遍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新型學徒制,有利于形成政府、企業和培訓機構發揮各自優勢、協同推進人才培養的良好工作格局,是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創新。
學徒補貼每年不低于4000元
《意見》明確了工作的主要內容:培養對象上,學徒培訓以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為培養對象。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
培訓機構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后,對學徒進行非全日制學籍注冊,加強在校學習管理。培養目標上,以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高級技術工人為主,培養期限為1-2年,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年。主要采取工學一體化教學培訓方式。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且工資不得低于企業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
人社部門將會同財政部門對開展學徒培訓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補貼標準由各省(區、市)人社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確定,學徒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原則上不低于4000元。
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我國在職業培訓方面一直以來存在著兩個重點難點問題,一是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不強。這里面有培訓質量方面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聯系不夠緊密、培訓與就業脫節。二是企業培訓主體作用發揮不夠。體現為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自覺意識、責任意識、投入意識不強。
解決這些難題,需要將職業培訓的工作重點向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傾斜,而建立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制度,可充分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使職工培訓完全圍繞企業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開展,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保障培訓質量和效果。
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由人社部和財政部共同組織開展,未來,人社部將廣泛動員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積極參與學徒培訓,使這一重要技能人才培養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