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近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第五次對接會”在京舉行。來自全國的近500所高校、300多家企業,約1500名代表參會。此次對接會梳理項目五年來的實施經驗,解讀教育部相關政策,發布并講解項目指南。圍繞產學研協同育人、新工科建設、校企合作體系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等內容,參會嘉賓和代表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大會全景圖
對接會由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聯合主辦,中關村智酷、高等教育出版社、慧科集團承辦,中教全媒體協辦。大會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教授主持。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馬德秀
十二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馬德秀在致辭中表示,實踐證明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不可或缺的途徑。期待積聚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力量,從技術構思、產品開發、到商業應用,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公共創新合作平臺,匯集創新信息,交流創新思想,提出創新理念,研究推動成果轉化的新思念,探索針對產業界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建立專業,推進行業企業參與辦學,實現產教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理工處處長吳愛華解讀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主動應對未來戰略競爭以及高等教育變革對于推進新工科建設的迫切需求,介紹了新時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設的理念、模式和政策,指出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做好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引領者,以新工科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創新,以高等教育創新引領大國崛起。
中關村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宣鴻介紹了中關村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經驗、做法及成效,對中關村政、產、學、研、用、金、介、媒八項要素進行了闡述。針對大學成果轉化中的缺耐心資本、缺工程化、缺激勵機制、缺要素鏈接等痛點和難點,中關村發展集團構建了集科技園區、產業投資、科技金融、區域合作、海外業務五位一體的業務體系,成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精尖產業落地發展的鏈接器、放大器、加速器。
據了解,此次對接會圍繞信息、通信、電子、機械、化工、汽車、建筑、財經、金融、管理等領域設立分會場,各企業對其項目建設目標、成果要求、參與條件、申報途徑等進行詳細介紹,并分享其對人才的最新需求。會議還組織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群交流研討,來自高校和行業企業的嘉賓圍繞新工科理論研究、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師資培訓、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模式、基地建設等進行項目群交流研討。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共有952所高校與288家企業合作立項7377項,企業提供經費及軟硬件支持約42.79億元。下半年,共有365家企業發布項目1.4萬項,提供經費及軟硬件支持32.5億元,全年累計支持75.2億元。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實現了快速發展,打造了多主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構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態。下一步,將繼續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解決好教材建設、教師素質、體系融合、基地建設等問題,打造培養造就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