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作品詳情
作品名稱:《撮泰吉》
學校名稱:貴州工貿職業學院
參賽隊伍:循夢陽生
參賽學生:李青青
指導老師:陳蝶
詳細說明
彝族撮泰吉傳統戲劇文化的圖樣設計及字體設計。“撮泰吉”(cuo tai ji)系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板底鄉彝語的音譯,現在見到的文字音譯名稱有“撮襯姐”、“撮寸幾”、“撮泰吉”等十余種。其中,“撮屯姐”比較接近彝語的譯音,現在用的“撮泰吉”名稱,是借吉利的諧音漢字做譯名。在彝語中,“撮”意為人或鬼,“泰”意為變化,“吉”意為玩耍游戲,一般譯為人類剛剛變成的時代或人類變化的游戲,簡稱“變人戲”但也有學者認為,“撮泰吉”反映的是變成鬼神的祖先當初遷徙、墾荒艱難場面,并借助祖先的威靈來保佑后裔和驅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義理解為請變成鬼神的老祖宗來保佑后裔的游戲或人變鬼神的游戲,“撮泰吉”是一種古老的戲,其面具浸透了一種原始的積淀;前額突鼻子直長以明顯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記。沒有眼珠和牙齒,只在相應的部位宛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沒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歲月,人與神、生與死都變得模糊。單純、稚拙、遺憨、怪誕是“撮泰吉”面具的整體風格。“攝泰吉”字體設計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