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跟隨祖國起舞的藝術
學校名稱:北京城市學院
參賽隊伍:筑民魂
參賽學生:劉禹翔
指導老師:李霞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于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人們按照月宮里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它淵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來,月宮玉兔逐漸從月崇拜的附屬物中分離出來,在祭月儀式中形成了獨立的形象,并逐漸豐富。兔兒爺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樂的功能于一體。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名錄”。
我的設計,用傳統皮影拉住紅旗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將一直推動著祖國的發展,不會隨著祖國的繁榮昌盛,傳統文化逐漸消失殆盡。中間一個大大的剪紙,代表著我國傳統民俗藝術永不磨滅。右下角我用兔兒爺做標志,代表著民俗工藝品會在夾縫中漸漸壯大起來,不會消失。匠心民族魂幾個字,我用黃色來提醒人們,我們的民俗藝術將越來越壯大,引人耳目。
整個設計表達著我對我國民俗藝術的喜愛與期望其越來越壯大的決心,隨著祖國的旗幟一起翩翩起舞,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