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皮影戲
學校名稱:西安思源學院
參賽隊伍:Antler
參賽學生:趙英博
指導老師:趙雪
本產品主要說明的是皮影戲這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用海報的形式呈現出來,首先什么是皮影戲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其中較為出名的還有唐山皮影唐山皮影戲初創于明代末期,盛于清末民初,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唐山皮影戲以唱功見長,有男女兩種聲腔,男腔高亢粗獷,女腔清脆婉轉。唐山皮影戲的曲調、板式風格獨特,念白和唱腔極富地方韻味;其影人雕鏤精細、造型優美、獨具風采。唐山皮影戲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影人、道具除了用傳統的牛皮外,還非常擅長使用驢皮,故又稱“驢皮影”。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審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與人物,都以更精湛與更細膩的雕刻工藝表現出來。皮影的制作工藝正在從曾經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如今以欣賞為主,娛樂為輔緩慢過渡。將來的皮影更強調與突出其靜態的藝術價值,通過場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豐富的色彩等,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皮影戲能夠傳承千年,在不同地方落地開花,離不開皮影藝人的付出。“三尺生綃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皮影戲場子雖小,天地卻大,皮影藝人一個人,加上簡單的皮影道具,就可以調動千軍萬馬,穿越上下五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