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刻瓷工藝
學校名稱: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參賽隊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代表隊
參賽學生:于冬陽
指導老師:周冠男
設計說明
本次產品為工藝品刻瓷設計,(刻瓷)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術,秦漢時期便有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從魏晉開始,隨著陶瓷的發展,大量有精美瓷器出現,帝王、官臣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余,很想把永詩題文的墨跡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當時的藝人們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單線刻出詩文書畫的輪廓,這便成形成了最初的瓷刻。宋代定窯瓷器的裝飾,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紋后施釉燒制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從清初開始的。據記載,清初,在民間開始有了專門從事刻瓷的行當,但太多以平刻為主,點線構圖等藝術表現力顯得單調、平實,并沒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經濟的昌盛和統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宮中設置了“造辦處”,專門制造宮廷使用的工藝品。由于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推崇,鐫刻書法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鳥、草蟲等,且栩栩如生。這個時期,刻瓷真正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瓷器裝飾藝術。在上世紀初,刻瓷在中原地區流傳甚廣,盡管藝術水準參差不齊,但很多民間藝人都掌握著這套瓷上刻的本領。后來,因為戰亂,這門技藝逐漸失傳。解放后,刻瓷技藝已經鮮有人掌握。虞城縣刻瓷藝人申世德等經過多年努力探索,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使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再生和發展。
分析清代和民國時期刻瓷作品的專科技法,其使用工具有兩種:一是高碳鋼錐形尖刀,二是鉆石刻線刀。其鐫刻工藝流程為;一是在瓷器上用墨書畫落稿,二是依據墨稿鐫刻;三是刻后填墨;四是打蠟封色。鐫刻的刀法也是我們目前常用的“點刻法、線刻法和畫刻法”,其技法為;
點刻法——即用錘或木板敲擊鑿刀,刀尖在瓷面上落痕為點,用點的疏密表現文飾。
線刻法——擊金屬刀落痕為點,點的連續排列為線,或用金屬尖刀、鉆石刻線刀在瓷面上刻出劃出線條。
畫刻法——用點刻法,以點的密集組合為面,或用刻線法,以線的密排為面。
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刻瓷作品上,多用線刻法,用線去組合成面,如人物的頭發、山石的暗部等,也有用刻線法刻制的,但所占比例較少。
金屬高碳鋼錐形尖刀,除了用于刻點外,還可以像鉆石刻線刀一樣使用,刻出精細的線條,線的痕跡與鉆石工具刻出的線條相近,肉眼跟難分辨區分。但因金屬尖刀的刀面與瓷面接觸,摩擦阻力大,再運刀中要消耗很大的手力,而鉆石刻錢線,刀面與瓷面接觸摩擦力較小,運刀時輕松省力,所以到了后期鉆石工具得以普遍應用,刻線就很少使用金屬尖刀了。
我的這三個作品都是以特色人物刻畫鐫刻出來,鮮明的黑色陶瓷盤子作對比,突出主題,形象生動,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