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微機系統
學校名稱:集寧師范學院
參賽隊伍:《微機系統》
參賽老師:劉銀波
開發背景:
《微機系統》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專業核心課程,是計算機硬件類課程知識體系綜合應用的環節。該課程具有知識點多,而學時數相對少,理論性系統性和工程性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多數同學在學習本課程時反映課程前期能聽懂,后期跟不上,這種現象就像“溫水煮青蛙”,前期課程學生參與度高,作業完成質量比較好,教學效果較好,但后期學生學習越來越吃力。引起以上現象的原因如下:
(1)課程設計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傳統的微機系統課程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知識傳播方向單一,學生短時間被動接收大量知識,存在上課能聽懂,下課就忘記的現象。
(2)課程內容多、而課時越來越少。隨著課時的不斷壓縮,留給教師課堂上的時間越來越少,教師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課堂時間講解知識,不給學生課上理解和消化知識的時間,也是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之一。
(3)學生課下不預習,也不復習。學生上課能聽懂,下課不進行復習,下節課上課前也不愿意看看上次課都講了哪些內容,等到上課時,就已經把之前學過的知識忘了。
(4)實驗設備集成度高,不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目前《微機系統》實驗用的實驗臺或者實驗箱集成度高,如地址線已經經過譯碼器進行譯碼引出插孔,學生在做實驗時對地址的設置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論課與實驗課分別排課,學生理論和實踐分別進行,理論學習與實驗課上內容之間學習遷移不強。
結構說明:
《微機系統》課程開發,分為線上、線下和實驗部分。我校《微機系統》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構建SPOC課程,選用江蘇科技大學陳紅衛等老師主講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課程內容符合我校實際,教學資源豐富,包含教學視頻、課件、文字材料、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單元測驗和單元作業。
線下教學采用“對分課堂”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課堂時間給教師講授,另一半給學生討論,并把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后有一周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教學活動可多種多樣,如講練結合、翻轉課堂、學生作品相互分享、項目化教學、PBL、學生互相解答疑難等。做到線上有資源,線下有活動。
實驗教學采用軟件仿真+硬件調試的方式進行。教師實驗課前準備工作較多,包括實驗指導的制作與發放,錄制軟件仿真實驗教學視頻,針對學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答疑。學生課前對本章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能夠達到設計電路和程序的能力,針對實驗內容進行軟件仿真。進入微機系統實驗室后,教師強調實操注意事項,用電安全,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電路和程序,連接硬件電路,調試運行,觀察結果。教師在實驗室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