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重生
學校名稱:廣州東華職業學院
參賽隊伍:高瞻遠矚——高婷
參賽學生:高婷
指導老師:曾俊源
《重生》設計說明:
廣東佛山剪紙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佛山剪紙的題材絕大多數是花鳥蟲魚、戲曲人物和民間故事,如“龍”“鳳”“鯉魚”“孔雀”“和合二仙”“六國封相”“嫦娥奔月”“八仙鬧東海”等。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類,并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色和繪印上各種圖案。
民間剪紙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并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于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現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了,人人都拿著一部手機,什么知識都從手機上得取,在方便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導致了很多傳統工藝的流失。比如說:以前人們看新聞都是買報紙雜志,現在,報紙行業的市場也只剩下老年人了。年輕人們直接在手機上看新聞和其他東西打發時間,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很少關心國家大事了,一下班就回到家里打開手機游戲,甚至連新聞聯播都很少有人看了。
以前每當過年過節,人們都會買些剪紙回來貼,過年了更加會在家里窗上貼窗花,那時候的過年真的到處都是過年的味道,到處都是喜慶的東西,但是現在過年了,人們都坐在一起刷支付寶的五福,家里出了過年會換一下對聯,其他東西越來越少的出現了。剪紙,作為中國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是被人們所熟知的傳統工藝,但是現在越來越少見了,佛山作為一個聞名的剪紙城市,也慢慢的埋藏了這些優秀的傳統工藝。
我之所以想到這個設計就是希望,我們佛山的剪紙文化可以像努力隱藏實力只在最后一刻大放光彩的繭一樣,可以被更多的人熟知并且認識和學習。復興,還要傳承。傳承,就需要當今祖國的花朵,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年輕人有一種意識,傳統手工藝不是丟人的,是光榮的,是值得去學習和傳承下去的!這些不是無用功,雖然不想手機游戲那么好玩,但是足夠是修身養性的一個好方法。不但學到的更多的傳統工藝,還可以讓這項手工藝不會消失。
我們小時候,還沒有那么多手機電腦的時候,老師就帶領小朋友們上手工課,剪紙,剪小紅花,剪窗花,做手工,但是現在,孩子們的時間被滿滿的功課作業占滿了,連那么一點兒課余時間都用去上補習班了,他們更本就沒見過剪紙,更別說學習剪紙文化了。所以,我提倡更多的學校可以多重視孩子多方面特長的發展,多做一點傳統工藝方面的引導。
傳統工藝,是中國的特點。試想一下,當我們中國學習完別國的文化,而沒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那我們就不是叫中國了,叫山寨國吧。在學習國外的文化同時,我建議優先發展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工藝,讓這些傳統文化不再丟逝。埋藏了那么多年的傳統工藝和傳統文化是時候破“剪”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