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律》中國傳統樂器店標志設計
學校名稱: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參賽隊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隊
參賽學生:呂美凝
指導老師:李晉塵
本次參賽的主題為《律》,是為一家手工制作傳統樂器的商店所設計的標志。在市場中處于中等偏上的檔次,是一家品牌發展階段為需求推動的新興品牌,主要發揚傳統文化,弘揚匠人精神與用戶至上的理念。
作為一家宣揚傳統文化的店面,其特點風格顯著,多以深色厚重的顏色為主,加之明度純色較低的黃色,盡顯尊貴奢華的同時,啞光質地又另其增加了高級質感。另外傳統樂器店為打造百年老店歷史文化沉淀的氣氛,大多營造出一種凝重、嚴肅的氛圍。品牌以發揚匠人精神為主題,匠人師傅對每一件藝術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處處都體現了嚴謹認真的工作理念。他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藝術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藝術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匠人精神的目標也是打造本行業中最優質的產品。總而言之,匠人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這也是本店所弘揚的理念與態度。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我認為企業更需要的是一種匠人精神,這樣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匠人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未來也會是一匹黑馬,一個靠情感推動的成功品牌。
本著這些思路與理念,經過大量翻閱資料與繪制草圖,我將樂器“塤”與“僧人頭頂的戒疤”巧妙的相合在一起。塤的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制的塤是古代就流行的樂器之一,屬于吹奏鳴響樂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塤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續至今。塤在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現在有八孔,九孔,十孔,雙八度等,六孔塤目前市場上不常見)。亦稱"陶塤"。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而戒疤關于其起源,依談玄《中國和尚受戒·香疤考證》所述,相傳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門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時,與七眾授戒,燃香于頂,指為終身之誓。此事逐漸演變成慣例。在后世中國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眾之燒戒疤更成為是否受戒的辨識方式。后因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于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后一律廢止"。從此以后,新受戒的漢族僧人,頭頂上再也不會有戒疤了。雖然戒疤儀制被廢除,但在人們心目中戒疤仍是僧人克己復禮的精神象征。
店名取為“律”,其寓意為兩種:一是音律;二為戒律。匠人精神因為信仰與嚴謹得以被譽為“民族魂”,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更是一個國家凝聚力的象征。
在字體設計中考慮到圖形部分的造型較為纖細圓滑,為使標志整體形象突出歷史的沉淀于厚重感,故英文字體采用較為方正敦厚的造型。中文字“律”在塤與戒疤之上除了作為一種圖案化的字體,也考慮到未來走向國際可以更好、更方面的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其輔助圖形為標志設計中所提取的元素,造型新穎、現代感強并且年輕充滿活力,古今結合,愿為發揚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再次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