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沁
學校名稱:柳州工學院
參賽隊伍:依晨
參賽學生:陳晨
指導老師:錢沂
圖騰是原始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圖騰崇拜,圖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于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于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于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銅鼓是我國南方古代濮、越人創造的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廣西西北部及其紅水河流域是保留銅鼓文化最豐富的地區,至今還在使用銅鼓的民族主要有屬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屬苗瑤語族的苗族等少數名族,這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和喜喪祭祀等日子擊打銅鼓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壯族祖先創造的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銅鼓,被稱為"銅鼓藝術高峰期代表"。銅鼓是廣西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等節日慶祝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習俗。
廣西北流縣北流型銅鼓鼓面的裝飾圖案特點:北流型銅鼓的紋飾主要有蛙紋、云雷紋和八芒太陽紋。蛙紋多環飾于鼓面,常見單體立蛙,亦有上下累蹲蛙。云雷紋包括云紋和雷紋,前者是指一種自中心逐漸向外展開的單線旋出圖案,后者是指幾層菱形相套疊的回形圖案,云紋和雷紋有時很難嚴格區分因而常被合稱云雷紋。云雷紋只作為襯托主紋的地紋出現,很少單獨施用,而北流銅鼓上的云雷紋則是主導紋飾它們密布在中心太陽紋的周圍,我的服裝的靈感則是來源于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北流縣,北流型銅鼓鼓面的裝飾紋樣,它是廣西少數民族對太陽、被壯族的繁殖之神的青蛙以及自然的圖騰崇拜。
本系列服裝設計采用的裝飾圖案為:蛙紋。通過蛙紋紋飾進行提取和夸張設計后獲得自己想要的圖案。再將這些圖案應用在我的畢業設計作品中。服裝設計是實用與創意的結合,創意是設計的靈魂,材料是服裝的物質基礎,制作工藝則是服裝設計實現的手段。采用印花的工藝將圖案印到面料上。
本系列服裝將銅鼓上的圖案進行再設計與印花制作方法結合,使得本來平面的圖案變得立體,使得少數民族的圖騰文化得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多元的文化元素的融合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這就是本系列服裝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