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印度:多樣的社會與文化
學校名稱:西京學院
參賽隊伍:白亓西風
參賽學生:張元
指導老師:劉純旺 韓國秀
一、教學任務:1、理解造成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2、了解印度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3、理解宗教對印度的統一與凝聚作用。
二、教學內容:1、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因素。
2、宗教:印度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學重點:1、種姓制度。
2、印度宗教中的業界輪回和解脫思想。
四、教學難點:印度宗教中的業界輪回和解脫思想。
五、教學方法:采用“視頻—課堂—教師”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看成主動的學習者,教師則通過制作視頻、組織課堂、課后輔導來促進學生的學。課前,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相關微課,對教師在微課中提到的相關問題提前預習,并查找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實施課堂教學,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在師生互問互答的互動下完成教學任務。相比傳統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最大的變化是知識傳授在課下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來完成,而課堂成為師生對話、達成理解的場所。課堂只有成為師生對話、互動與交流的場所,才能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才能實現在群體中萌生新的理解與共識。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印度,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這塊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古代印度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這里產生了獨特的文化——印度文化——不僅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之一,而且在四大古老文化中,只有它與中國文化未曾中斷,延續至今。下面,我們將來探討印度社會和文化的多元性。
2、新課講解: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微課內容:印度種族的多樣性;印度語言的多樣性;印度社會發展階段的多樣性以及印度的種姓制度等內容。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①印度的地形和氣候特征對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形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②為什么說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影響印度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
③維系印度民族認同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2)教師就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以小組的為單位,選派代表進行總結發言。
①展示印度地形圖,結合印度的地形和氣候特點,探討其對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教師講解及總結內容:
首先,在次大陸的外部,產生印度文化的地理條件是很有特點的。北部的高山把次大陸同亞洲其他地區隔離開來,它的東、南、西三個方向有海洋包圍,使它自稱一個相對孤立的地理單位。
另外,在次大陸的內部,其地理構成十分復雜。高山峻嶺、河流、湖泊,沙漠與沼澤,叢林與草原,這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都是人們交流的障礙。這些障礙把印度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單位和生態系統。這一特點也對印度的文化產生了影響:它是印度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的地理基礎。
重點強調以下內容:
★在印度西部地區的五河之地氣候干燥炎熱,這種氣候條件產生了印度教徒沐浴、齋戒、禁欲、瑜伽、冥想、林棲等習俗。印度文化重玄想、重宗教超越的特點也與此有重要的聯系。
★恒河中下游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屬于潮濕的熱帶氣候。這一地區由于降水集中,恒河下游常常河水泛濫,旱季又異常干旱,年復一年,循環往復,大自然的固執和嚴酷無情,把人的自信摧毀殆盡。人們對自然感到無奈、無力和無助,唯有敬畏和消極接受而已。恒河被印度教徒尊為圣河,這里也是佛教、耆那教產生之地。佛教和耆那教的輪回、解脫思想的形成不能說與這樣的氣候特點沒有聯系。
★在印度河—恒河平原與德干高原之間,橫亙著溫德亞山,把印度分割成南北不同的地理單位。在古代,溫德亞山成為阻礙南北印度交流的巨大障礙。交流的不暢使南北印度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北部和南部在人種、語言和文化風土上都有較大的不同。
②教師重點講解印度的種姓制度。學生對印度種姓制度初步了解后,分組討論印度的種姓制度如何深刻地影響了印度文化多樣性。
教師講解及總結內容:
首先,教師講解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祭祀、貴族);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官吏、武士);第三等級:吠舍(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第四等級:首陀羅(失去土地的農民,其狀況相當于奴隸)。
其次,教師講解印度種姓制度的主要特征:各等級的職業世襲不變,父子世代相承;各等級實行內婚制,即實行同一等級內部通婚;在宗教生活上有嚴格界限,前三等級可以通過教育(宗教活動)獲得再生,稱再生族,第四等級則沒有信教的權利,是非再生族;各等級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犯同樣的罪,受到的懲罰是不相同的;被侵犯所獲得的賠償也是不一樣的。
再次,教師講解種姓制度的影響:種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歷史上,為什么國家難于統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種姓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印度的種姓制度實質上是一種階級制度。但是,由于鮮明的階級關系被掩蓋在等級的劃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階級界限,在勞動人民之間制造隔閡和對立,不利于他們團結對敵。此外,種姓制度實行職業世襲,把生產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從而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種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會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點強調以下內容:
★印度種姓制度的存在對印度文化的融合帶來了影響。在這一制度下,印度固有的文化在同化異質文化的時候,主要不是采取將異質文化融合為一體的方式,而是將其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容納到印度文化之中。印度歷史上不斷遭受外來入侵,印度的政治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被異族征服的歷史。不過,異質文化挑戰的結果是,外來文化既沒有消滅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未能完全把異質文化同化。種姓制度是長期遭受外力打擊下產生的一種保護機制。對具有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采取不接觸的辦法,是一種保護自己文化傳統的有效方式。這種機制保護了印度文化本身,但也阻礙了外來文化與印度文化的融合。
★在印度,種姓制度的這種保護機制,也同樣存在于“核心文化”和“邊緣文化”的關系中:以婆羅門文化為主要代表的印度核心文化在向周圍擴展的過程中,對邊緣文化(部落或部族文化)主要采取的是容忍而不是同化的方式,即承認和容忍部落地區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因此,邊緣文化通常不是被同化掉,而是逐漸成為印度核心文化中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一個部落或者部族也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生活方式和信仰的種姓集團。這也是印度文化具有無比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③教師講解印度宗教部分,引導學生討論宗教是維系印度民族認同的關鍵因素。
教師講解及總結內容:
首先,教師指出,每一個文明必須考慮解決的最基本的三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超自然的關系。英國渥德爾說過,“印度民族心理之特別喜愛宗教,并在宗教中獲得充分體現甚于其他各國。……”
其次,教師講解業界輪回的思想是印度所有宗教的核心,這一思想對印度人和印度文化影響極大。
重點強調以下內容:
★業報輪回的思想是印度所有宗教的核心,這一思想對印度人和印度文化影響極大。業報理論承認個人是他本身命運的改變者,不過,改變的實現不是在現世而是在來世。業報理論為印度社會解釋了許多暴虐不公的事實,使人們要求平等公正的愿望永遠得不到滿足。人與人之間一切的不平等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也都是合理的。個人試圖改變現實的一切努力皆徒勞無益。這也是種姓制度的基礎:人的貴賤、貧富、愚智都是過去生命的結果。僅從一個生命或一個瞬間來看是不公平的,但從全部、最終來看是完全公平的。
★個人的努力不能改變今世,卻能改變來世。改變來世的命運仍不是最終目的,人的最終目的是追求超越輪回,達到解脫。
最后,教師講解宗教的統一與凝聚作用:在印度,對民族的認同主要在宗教,人們生活的重心在宗教,對印度人而言,要緊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靈魂而非軀體;是無數的來生而非暫駐的今生。宗教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是印度屢被征服而未被同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七、教學總結:本次授課以印度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為線索,把比較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加強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使授課環節環環相扣。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授課過程中加強教師本人的引導作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