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數據結構
學校名稱:唐山學院
參賽隊伍:木
參賽老師:張小松
目前一般高校《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以教材理論知識為核心, 分為概論、線性表、棧和隊列、串、數組和廣義表、樹、圖、查找、排序等九個章節,教師往往按照教材章節,按部就班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加上課程的理論性強、概念多, 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學習效率低下。本《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以學生需求為根本,具體表現為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具體應用設計教學內容,難易適宜,強化實踐技能和素質的培養。課程結合實際崗位能力要求, 通過13個應用案例對9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每個應用案例都具體分配了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實踐教學中,將13個應用案例分解為30個任務, 分基礎訓練、進階訓練、應用實踐和項目工程四個階段逐層遞進展開,逐步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工程項目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在課堂中獲得充分的尊重,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教學案例,采用小組討論、提問、啟發思考等多種教學方法,逐步構建并充實知識體系結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及勇于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方法設計必須以學生需求為根本,具體體現在教學方法要與教學內容掛鉤,根據不同章節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設計便于學生參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課程采取的教學方法有:(1) 案例教學:課程結合具體的應用案例進行講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2) 講練結合:課程教學采用理論與實踐穿插進行的方式, 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夠用、適用、實用”為度, 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3) 多媒體演示:課程采用多媒體展示、動畫演示的方式,呈現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及算法步驟, 幫助學生理解。(4) 啟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逐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分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按5-6人分為一組,要求小組學生通過討論、分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老師進行輔導和引導。(6) 分層教學:課程貫徹“因材施教”的思想, 在實踐教學中,除了布置基本的實踐任務外,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訓提高,使其專業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