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景觀規劃設計
學校名稱: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參賽隊伍:建筑創客9隊
參賽老師:翟美珠
1.準備階段(導入、評價)
1.1回顧上節課知識點
2.陳述階段(主體、評價)
2.1現代城市廣場的類型及特點
城市廣場歷史悠久,它的發展變化反映了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的演變。在城市形成初期,廣場往往是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活動場所。城市廣場就是一座城市的起居廳,給城市居民和外來者提供多層次的活動交往空間。
廣場起源于政治、宗教目的;古羅馬時期的廣場主要用于政治集會作用。而現代廣場主要是節日聚會、商業集市、文化娛樂、市民休憩和容納外來者提供交往的活動場所。
一、廣場景觀分類:
1 市政廣場 2 紀念廣場 3 交通廣場 4 休閑廣場
5 文化廣場 6 古跡廣場 7 宗教廣場 8 商業廣場
二、廣場特點:
1 性質上的公共性 2 功能上的綜合性
3 空間場所上的多樣性 4 文化休閑性
三、廣場規劃設計的原則
1 、系統性原則 2、完整性原則 3 、尺度適配性原則
4、生態環保性原則 5 、多樣性原則 6 、步行化原則
7 、文化性原則 8、特色性原則
2.2城市廣場景觀空間構成
城市廣場景觀空間構成要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依據廣場的具體地理位置及環境進行設計,應按照空間序列的構成方法進行空間組合,并主要通過視覺產生心理和行為效應。以滿足城市廣場景觀空間使用的具體需求。
一、平地形廣場:
在歷史上平地形廣場最為常見。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廣場,由于當時的城市規模小,人口不多,并處于馬車時代,人以步行為主,所以廣場多建于平地,由建筑圍和成簡單的空曠場。利用平面形式解決廣場的使用形式延續至今。以至于已建成的絕大多數城市廣場都是平面型廣場,如中國上海的人民廣場,太原的“五一”廣場等。
二、下沉式廣場:
近些年來,由于處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上升式廣場和下沉式廣場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下沉式廣場應結合地形、地貌的具體情況設計成多種形式,在平面和豎向上都應有較多的變化,應是多個不同高層界面的一個緩沖空間節點,其下沉程度與地面反差不應過大,避免形成深井形狀。
三、上升式廣場:
上升式廣場一般將車行安排在較低的層面上,而把人行和非機動車安排在地上,實現人車分流。
2.3現代城市廣場綠地規劃設計
一、廣場綠地規劃設計原則
①廣場綠地布局應與城市廣場總體布局統一,成為廣場的有機 組成部分,更好地發揮其主要功能,符合其主要性質要求。
②廣場綠地的功能與廣場內各功能區相一致,更好地配合加強該區功能的實現。
③廣場綠地規劃應具有清晰的空間層次,獨立形成或配合廣場 周邊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優美的廣場空間體系。
④應考慮到與該城市綠化總體風格協調一致,結合地理區位特征,物種選擇應符合植物區系規律,突出地方特色。
⑤結合城市廣場環境和廣場的豎向特點,以提高環境質量和改善小氣候為目的,協調好風向、交通、人流等諸多元素。
⑥對城市廣場場址上的原有大樹應加強保護,保留原有大樹有利于廣場景觀的形成,有利于體現對自然、歷史的尊重,有利于對廣場場所感的認同。
二、城市廣場綠地種植設計形式
1、排列式種植 屬于整形式,用于長條地帶,作為隔離、遮擋或作背景
2、集團式種植 也是一種整形式,為避免成排種植的單調感,用幾種樹組成一個樹叢,有規律的排列在一定地段上。
3、自然式種植 花木種植不受統一的株行距限制,而是模仿自然界花木生長的無序性布置。可以巧妙地解決植株與地下管線的矛盾。
4、花壇式種植 用植株組成各種圖案,最適合于廣場的種植形勢。通常不要超過廣場面積的1/3,華麗的可以小些,簡單的需要大一點。
三、城市廣場樹種選擇的原則
城市廣場樹種選擇要適應當地土壤與環境條件,掌握選樹種的原則、要求,因地制宜,才能達到合理、最佳的綠化效果。
1、廣場的土壤與環境
⑴土壤 ⑵空氣 ⑶光照和溫度 ⑷空中、地下設施
2、選擇樹種的原則
⑴冠幅大枝葉密 ⑵耐瘠薄土壤 ⑶具深根性 ⑷耐修剪
⑸抗病蟲害與污染 ⑹落果少或無飛毛 ⑺發芽早落葉晚
⑻耐寒、耐寒 ⑼壽命長
3、廣場樹種選擇調查研究
⑴調查研究本地區自然分布的樹種,從而可以估計選擇樹種的范圍。
⑵了解在本地區以外邊緣地帶生長的樹種或是與本地區自然條件相似的其他國家、其他地區生長的樹種,以便引種。
⑶整理和鑒定本地區的雜交種。
⑷觀察城市內已經生長的樹種情況。
4.案例賞析:浙江綠都百瑞廣場
5.測量校內圖書館前廣場地塊尺寸
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前進行場地測量,并作出現狀分析
6.圖書館前廣場景觀改造方案的制定
本次課程設計作業圍繞改造圖書館前廣場進行改造方案設計,設計要求如下:
一、繪制現狀總平面圖;改造后廣場平面圖,并為廣場起名;廣場鳥瞰圖一張。
二、植物分析;景觀小品示意圖不少于3類。
三、圖紙要求:A2展板,電腦軟件繪制。比例自定。要求排版美觀大方,表達清晰。
四、設計說明,不少于500字。
五、1-2人一組,自由組合。